比利時紀錄劇場柏林《柏林製造》
-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
- 2025-12-12~2025-12-14
【活動期間】2025/12/12(五)~2025/12/14(日)
【FamiPort購買路徑】售票系統→OPENTIX(兩廳院)
披著紀錄片外衣,一場混淆的音樂盛宴!
「這部電影、這場表演,是一張精心編織的網,一個披著紀錄片外衣的巧妙故事。一場混淆的盛宴。」—Jowi Schmitz,荷蘭《忠誠報》
"This film, this performance, is a carefully spun web, an ingenious story disguised in a documentary jacket. A feast of confusion" Jowi Schmitz in Trouw
「精彩的劇場電影《柏林製造》從頭到尾都令人震撼。」—Gilles Michiels,荷蘭《標準報》
“The brilliant theatre film The making of Berlin is overwhelming from start to finish.” Gilles Michiels in De Standaard.
《柏林製造》描述在二戰尾聲,柏林愛樂計劃在戰爭期間最後一次演奏華格納歌劇《諸神黃昏》中選曲〈齊格飛送葬曲〉,由德國國家廣播電台現場直播;由於同盟國聯軍持續空襲轟炸,樂團決定分散在7個不同的防空洞中排練、同步演出,但因技術問題未能實現。直到2016年,當年樂團的舞台監督弗里德里希.莫爾(Friedrich Mohr)主動聯繫比利時紀錄劇場柏林(BERLIN),希望重啟整個計畫。
隨著劇情推進,更多莫爾的真相被揭露。1933年納粹上台後,柏林愛樂逐步被收編為納粹宣傳體系,不但禁止演奏猶太作曲家的作品,還要求解聘樂團中的猶太音樂家。莫爾回憶當6位猶太團員被解聘時,樂團無人挺身提出抗議;一位被解僱的團員告訴他:「我會記住朋友們的沉默,而不是敵人的言語。」使他一生都背負著「無勇氣者」的愧疚。
《柏林製造》是比利時紀錄劇場柏林「全新世」(Holocene )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。透過莫爾的故事探索歷史、記憶與救贖,以獨特的紀錄劇場風格,將真實與虛構交織。結合音樂、電影影像與劇場表演,不僅向柏林這座城市致敬,也反思其歷史傷痕。2022年首演後獲得高度讚譽,受邀至巴黎、羅馬、柏林等地巡演,在海牙演出時逢荷蘭5月4日「國殤紀念日」(Dodenherdenking),演出前在劇院大廳紀念二戰死難者,舉行2分鐘默哀。
│團隊介紹│
比利時紀錄劇場柏林BERLIN
來自比利時,由藝術總監Yves Degryse與Bart Baele和Caroline Rochlitz於2003年共同創立。探索紀錄片與劇場之交匯處,作品常以真實情境出發:一座城市、一次瑣碎的事件、一個見證,透過影像、現場音樂、表演、裝置等,創造獨特的紀錄劇場體驗。
BERLIN自成立以來,致力於2大系列創作:「全新世」(Holocene)以某個城市或村莊為靈感,探索人與環境、歷史及記憶的關係;「恐怖真空」(Horror Vacui)透過非凡的真實故事,探討當代如何應對「空虛」。
|精彩劇照|



©Koen Broos
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或售票系統公告為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