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活動期間】2025/11/07(五)~2025/11/09(日)
【節目簡介】
聲音發號施令,身體應聲而動
這一次,鄭宗龍讓作品從耳朵開始
雲門舞集《關不掉的耳朵》 耳朵沒有開關,感受沒有靜音模式 不用準備,你早就在聽了 這不是你熟悉的雲門 這一次,讓聲音說了算
世界是座無牆的音樂廳。 風聲、腳步、訊息聲,還有腦中不停重播的那句話。它穿過窗,越過牆;闖進情緒,也潛入你以為遺忘的記憶。 從《十三聲》的街頭喧囂,到《定光》的自然頻率,聲音始終是編舞家鄭宗龍創作的核心線索。年輕時,他為情緒找音樂;如今,日常的聲音成了起點,牽動畫面與動作。在新作《關不掉的耳朵》中,聲音不再只是背景,而是走進一座沒有布幕的劇場,主導節奏、形塑空間,引動舞者的身體本能。
這是一場讓聲音佔據空間的創作,也是一場舞蹈回歸直覺的實驗。2025年秋天,鄭宗龍讓聲音成為看不見的舞者,與十三名雲門舞者在排練室反覆對拍、共振節奏,讓身體成了筆劃,寫下聲音的痕跡。
是憂鬱的小步舞曲,還是節奏牽引般的遶境步伐?
來《關不掉的耳朵》,看聲音在跳舞。
|藝術家介紹|
藝術總監暨編舞家/鄭宗龍
2020年出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。出生於臺北艋舺,從擺攤叫賣的幼年汲取創作靈感,作品交織街頭張力與人生百態。曾獲德國No Ballet當代編舞比賽銅牌獎,西班牙MASDANZA 編舞大賽首獎。
2016年編作《十三聲》挖掘臺灣古老、俚俗的文化記憶,華盛頓郵報評論「如觸電般令人為之一震」,盛讚舞者的肢體如花朵般美麗。2019年與冰島搖滾天團席格若斯Sigur Rós合作的《毛月亮》,獲英國每日通訊報評為「2023年度最佳舞作」之一。2020年《定光》融合身體與自然,德國圖林根匯報稱「靜謐的畫面及聲音,像夏日微風中的蟋蟀群般不可抗拒」。2022年推出《霞》,以薩克斯風版的巴赫無伴奏《大提琴組曲》入舞,讓舞者用身體訴說個人生命。2023年《波》,與日本數位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,結合舞蹈和科技, 英國金融時報讚譽其「擬人化圖案將舞者抽象化,加上甜美流暢的動作,充滿吸引力。」
2020年鄭宗龍與阿喀郎.汗、威廉.佛塞等,同時入選英國羅德里奇出版的「50位當代編舞家」。
|團隊介紹|
雲門舞集
1973年,林懷民創辦雲門舞集。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,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。2020年,由鄭宗龍接任藝術總監。
雲門長年海外巡演,以獨特的動作語言,傑出的舞作,精湛的舞技,被譽為「世界一流現代舞團」。2018年,雲門獲頒英國國家舞蹈獎的「傑出舞團獎」。
雲門除了定期發表新作品及搬演經典舞作外,舞團每年在臺灣不同城市舉辦大型戶外公演,更以親切、活潑的方式深入社區,讓舞蹈走進大眾的生活。
2023年,雲門50週年,舞過半世紀,持續透過舞蹈扎根臺灣,開展舞蹈淑世志業。
|演出製作團隊 |
共同製作/國家兩廳院、法國國立鳳凰劇院
演出單位/雲門舞集
雲門舞集贊助單位/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、鈊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、文心藝術基金會、日月光文教基金會、東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、趨勢教育基金會
共同主辦/臺中國家歌劇院、雲門舞集
|巡演場次|
10.23-10.26 國家兩廳院戲劇院
11.15-11.16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
【官方網站】https://www.opentix.life/event/1947922721339215872?tapeID=n03YVryq
【FamiPort購買路徑】售票系統→OPENTIX(兩廳院)